理论上,文物都应该得到保护,但实际上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同时对所有控保古建筑加以修缮,因为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。拿孙家祠堂来说,因为毁损严重,如果保护只能复建,根据经验估算,总费用不会少于500万元。
两种声音,哪一种更利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单靠政府显然不够,从“政府保护”向“社会化保护”过渡是大势所趋,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,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抢救古建筑。
高松说:“欧洲曾有过一元钱卖古堡,条件是负责古堡的修复和维护,这种思路值得借鉴,与其让古建筑一天天破败,不如让社会力量参与保护。”他告诉记者,已经有几家单位表示愿意出资,准备成立一个小基金会,拿出二三十万元,把孙家祠堂门楼、牌坊和**进先修起来。但是以后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投入,主要看能不能取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权,理由很简单,有回报的投入才能持续。至于用途,他表示可以作陈列馆、纪念馆、创作基地,举办时装发布、摄影展等各种文化活动,但肯定不作商业化开发,不搞饭店、夜总会。至于能做到哪一步,高松心里也没底:“我们只能尽力做,实在不行也只有打退堂鼓,毕竟民间组织的力量有限。”
对高松的筹资计划,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如果是捐赠,他们可以接受,每一分钱的支出都可以让纪录团监督。但是转让使用权,已经超出了文物局的权限,因为按照现行法规,文物部门对文物只有保护的义务,没有处置的权力。苏州可以转让古建筑的产权和使用权,但前提是苏州有两部地方法规,而南京还没有相应的地方法规。
在采访中,对高松的建议,文保专家有两种观点,一种是文物归国家所有,买卖和租赁都是不允许的,转让使用权自然也无从谈起;而另一种观点认为,政府财力有限,很难照顾到无级别的控保文物,与其让古建筑在风雨中坍塌,不如引进社会资本,只要能保证文物安全,对其加以利用也无可厚非。孙家祠堂能否成为南京首例引进民间资本加以修缮的文物,在南京文物保护进程中将具有样本意义。